欢迎您的访问:肿瘤治疗平台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13066579500

登录| 注册
首页 > 行业科普 > “以毒攻毒”治癌症?溶瘤病毒到底是个啥?

“以毒攻毒”治癌症?溶瘤病毒到底是个啥?

2024-08-23 00:00      点击量:479  评论(0人参与)
 

“以毒攻毒”还是“毒上加毒”?


在所有的肿瘤免疫治疗中,溶瘤病毒可能是最具科幻色彩的一类。用病毒来治疗癌症,乍一听很不可思议,但倒特别符合我们中国老百姓经常说的“以毒攻毒”的理念。


溶瘤病毒并不是特定的一种病毒,而是一类病毒。它们共同点是能感染肿瘤细胞,让肿瘤细胞裂解、破碎、死亡。好的溶瘤病毒不仅能直接杀死一部分癌细胞,同时还可能激活免疫系统来清扫残余癌细胞。所以溶瘤病毒本质也是一种免疫疗法。


溶瘤病毒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100多年前。那会儿就有医生观察到有癌症病人被病毒,比如流感或者黄热病感染后,肿瘤莫名其妙好转,甚至消失的情况。于是有人猜想是不是病毒能帮助抑制癌细胞?


在没有监管的年代,个别狂野的医生开始直接往癌症病人体内打入活体病毒,看看效果如何。但最开始结果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有效的例子极少,反而好多病人被感染后死掉了。“给癌症病人打病毒”这个思路,没有实现以毒攻毒,反而成了毒上加毒。


后来100来年,医生又试了各种病毒,包括肝炎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乌干达病毒,统统直接拿来往癌症病人身上用!非常简单粗暴。


虽然发了很多论文,也反复炒作了溶瘤病毒这个概念。但很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给人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病毒,但最后要不就没效果,要不就不安全,总之一句话,没法用!


现在回头来看,当年的这些失败都是必然的,因为“用天然病毒对付癌细胞”在生物学上来很不靠谱。科学家后来用了整整半个世纪,才逐渐理解了这些问题。


首先就是安全性问题。对于药物来说,安全比疗效更重要。绝大多数“保健品”其实一点儿疗效也没有,但优点就是安全,所以还挺好卖。但病毒可不一定安全,癌症病人身体本来就弱,还用病毒去感染,经常直接人就没了,还谈什么治疗肿瘤。


幸运的是,后来发现原来有些对人健康无害的病毒,也有溶瘤的效果,于是科学家开始转向尝试那些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或者只影响动物的病毒,比如鸡病毒,鸟病毒,猪病毒等等。虽然效果也很有限,但是至少安全。


还有人体内清除的问题。很多溶瘤病毒在体外试验中效果很好,但是一到人身上就不行了,让人迷惑。后来才知道,有个重要原因是病毒打到人体内后,会迅速被免疫系统识别,然后清除掉。这导致最终能到达肿瘤部位的病毒凤毛麟角,所以根本起不到作用。


在后面的几十年,虽然大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溶瘤病毒,但是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一直无法突破瓶颈。


直到1990年左右,基因工程技术取得突破,科学家终于能够对病毒基因进行改造,制造了“转基因”的改良溶瘤病毒,曙光才终于出现在天边。


改造了基因的溶瘤病毒相对自然界中的病毒,有巨大优势:


1、去掉了天然病毒里的毒性基因,让它更安全。


2、让病毒更特异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3、给病毒加上能刺激免疫细胞的基因,感染癌细胞后,能更好地激活免疫系统,形成长期持久的治疗效果。


从1991年第一个转基因溶瘤病毒被报道以后,群雄并起,上百种溶瘤病毒陆续进入临床实验。


但过了整整20多年,2015年,美国才批准了第一个溶瘤病毒T-VEC上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T-VEC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也是第一个自带免疫增强功能的溶瘤病毒。它最大的突破就是通过基因改造,让病毒表达能激活免疫系统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从而加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这开启了现代溶瘤病毒的大门。


下图就是从T-VEC溶瘤病毒获益的例子。一位60多岁的患者,脚踝上有两个巨大的黑色素瘤转移病灶,已经溃烂,对化疗也耐药,基本没啥办法。但注射溶瘤病毒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半年后缩小了非常多,一年后基本完全看不到了。患者一共接受了两年的治疗,后续也没有再复发,实现了临床治愈。


由于溶瘤病毒进入体内后,也容易被免疫系统清除,所以T-VEC的主要使用途径是局部注射,也就是直接把病毒打到肿瘤里面去,所以像黑色素瘤、头颈癌这种长在表面,容易注射的肿瘤是最适合的。


除此之外,溶瘤病毒还有个取得突破的地方是脑瘤。


脑胶质瘤是最难治的癌症类型之一,已有的治疗办法,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还是靶向药物,对这个疾病效果都非常有限,多数晚期患者从被诊断到去世仅仅 12~14 个月,极少有患者能存活超过 5 年。正因为如此,它一直是各种创新疗法尝试的地方。


但抗癌药物对脑瘤普遍效果不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药物通过不了“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大脑的防火墙,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中乱七八糟的物质进入大脑,保证大脑处在安全的微环境中。但这个特性是双刃剑,因为这意味着多数药也过不了血脑屏障,所以对脑瘤效果很差。


幸运的是,已经有不止一个溶瘤病毒在脑瘤中看到了疗效。其中,溶瘤病毒Teserpaturev/G47Δ已经在日本上市,而代号为PVS-RIPO的改良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已经因为优秀的早期数据,获得了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平台首页 健康资讯 专科展示 求医问诊 医疗机构 招商加盟 行业展会 中医科普 典型病例 专家介绍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辽宁盛基山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2024038442号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