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访问:肿瘤治疗平台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13066579500

登录| 注册
首页 > 国内资讯 > “带瘤生存”9年,既是肿瘤医生又是患者​,给肿瘤患者3个“忠告”

“带瘤生存”9年,既是肿瘤医生又是患者​,给肿瘤患者3个“忠告”

2024-08-23 00:00      点击量:497  评论(0人参与)
 

8月13日,周六。上午,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晋生去长治市参加食管癌学术会议。


当天下午,他返回晋城后,家也没回就一头扎进了医院,科里有十几位病人,让他放心不下。这个病房走走,那个病房问问,生怕病人病情出现什么新变化。


外人有所不知,李晋生其实也是一名病人。身患肺癌9年的时间里,他在医院依然为患者治病,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前来就医的癌症患者。


在2022年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了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晋生,与大家分享这位患癌医生的抗癌经历。


18231660954967982


既是肿瘤医生又是癌症患者


李晋生是一名“60后”,晋城市城区人。幼时想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后来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10年外科、21年肿瘤科医生的经历,磨砺出他冷静、坚韧、遇事不慌的个性。


2013年秋,一个不经意的回头动作,脖颈“咔嚓”一响,敲响了李晋生健康状况异常的警钟。


“当时一位朋友在身后喊我,我一回头,就感到颈部剧烈疼痛伴右上肢麻木。”凭着多年临床经验,李晋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信号。经CT检查,考虑颈椎病理性骨折。


此后,由于他的右上肢麻木伴颈后部压迫疼痛感日趋严重,于是前往北京治疗。经CT、PT—CT、核磁共振、腹部彩超等综合检查,李晋生确诊肺癌骨转移、肺癌四期(晚期)的病情。


回忆起9年前的情形,李晋生说:“得知病情后,我本人心理上和情绪上并没有太大波动,毕竟自己是一名肿瘤医生,天天接触的就是这类病人,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比较熟悉。


倒是我爱人和女儿比我还着急。女儿那年刚考上大学,我得病的消息对她的性格多少有些影响,感觉她一夜之间沉默了许多,也长大了许多。”


确诊后,李晋生在北京接受了颈椎椎体置换术和几个周期的化疗、局部放疗、靶向治疗。其中,靶向治疗为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加双磷酸盐抗骨转移靶向输液治疗。


疗效不错,四个半月后,他返回晋城,休息半个月后就回医院上班了。


从一个很忙碌的肿瘤医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很“闲”的癌症病人


身份认同和生活习惯上的转变,李晋生起初还真有点儿不大适应:“肿瘤的治疗,心态平衡极为关键。我选择返岗工作,为的就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和节奏。


同时,病人需要我,作为一个得了癌症的医生,我有责任把自己的治疗成果、经验应用到患者身上。而且话又说回来,得了病和不能工作是两回事,我还能工作,还能发光发热,为什么不回到一线去工作呢?”


9年“带瘤生存”照亮他人


8月13日20时,从长治参加食管癌学术会议返回晋城的李晋生查完病房后,又在办公室电脑桌前忙着调阅病历,查看片子,跟患者家属耐心沟通。


病患家属杨先生说,年近八旬的父亲住院一个多月了,直肠癌晚期,挺遭罪的。最近两天他的父亲胃口特别差,于是杨先生就来找李晋生咨询,看看下周父亲的治疗方案需不需要调整。


肿瘤科副主任马凯说:“晋生生病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重新回来科室临床一线工作,比生病以前还要敬业,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情。”


据他介绍,李晋生现在每周平均工作6天,每天平均在科室工作的时间达12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数时候,他中午都不回家,在医院食堂吃饭。


李晋生不仅成为科室年轻医师们学习的榜样,而且还收获了大批“粉丝”。患者们听说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有个李晋生医生,他本身也是一个肿瘤患者,得了肺癌活得好好的,而且看病十分在行,于是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病人信任我,我就得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得病以前,李晋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钓鱼、爬山、越野等等。“得病以后,这些爱好被我都抛掉了,我现在就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李晋生说。


从李晋生患癌到现在,已过去了9年。目前,经影像学诊断加肿瘤标志物检测,再结合自觉症状综合评判,李晋生本人的肺癌病情目前已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每天只需服用一次靶向药物。


参照业界肺癌突破“五年生存率”即可视为“治愈”的观念,他可以算做“带瘤生存”的一个成功案例了。


李晋生说,他要勤勤恳恳工作,把自己的抗癌成功经验传播给更多的肿瘤患者,点燃他们生的希望。


上好“第一堂课”:当好“癌友”靠山


穿上白大褂,他是病人眼里的医生;脱下白大褂,他又成为病人心中的一名“病友”、背后的一个“靠山”。在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每有一位新患者进来,无论有多忙,李晋生都会找准谈话时机,与病人做一次深谈。他说这是肿瘤患者必须要上的“第一堂课”,一定要上好。


李晋生说,对于癌症晚期病人来讲,心态平衡极为关键,乐观坚定活下去的信念极为重要。人,绝不能被癌症吓死,相反,要学会与癌症握手言和,“带瘤生存”。


李晋生的“第一堂课”内容,既有西医寻找证据的成分,又有中医“望闻问切”、辩证探析的旨义,最重要还有心理治疗的因素。它既能让急的人慢下来,又能让满不在乎的人正确认知疾病的常识和风险,对治疗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通过面对面聊天,医生能够了解病人得病后的身体觉知、思想、想法、担忧、疑虑、困惑、生活习惯等等;能够营造一种融洽的谈话氛围,起到调整病人心理,缓解病人焦虑,打消病人恐惧心理的作用;能够使得病人在一种相对平和的心境下,获知自身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转归(结果);最终促成医生为病人制订出一对一的个性化、精准化诊疗方案。


为了上好这“第一堂课”,李晋生甚至还会动员那些进行电话咨询的肿瘤患者及家属,一定要过来跟医生作面对面交流。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给癌友治病,李晋生给自己制定了三个目标:


可治愈的尽力去治愈;


中晚期病人,积极探索综合治疗的方案,达到长期生存;


不能治愈的,尽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和个人体会,李晋生给出肿瘤患者三个“忠告”:


一是找一家值得信任的医院;


二是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医生;


三是听医生的话,尽量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方案接受规范治疗。


这样,疾病的转归(结果)一般不会与预期产生很大偏差,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中国医师节就要到了,李晋生还是一如往常地忙碌在医院。他的妻子、同为医护工作者的翟艳华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我还是有一点小私心:就是希望我们家老李能够不要那么忙碌,能够多为自己的身体考虑一点,有时间就多休息休息。毕竟,他还是一名癌症病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平台首页 健康资讯 专科展示 求医问诊 医疗机构 招商加盟 行业展会 中医科普 典型病例 专家介绍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辽宁盛基山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2024038442号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